第(2/3)页 5、所有派出之日籍顾问均由关东厅及满铁推荐候选人,接收时均作为临时税关长在进行工作。 二、财政收入急剧下降 关税收入向占中国财政收入之大宗,然而东北的沦陷特别是东北海关被日伪强占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数额急剧下降,致使中国不但损失了巨大的关税收入,也影响了国际收支的平衡,使得原本已十分突出的贸易入超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三、阻挠西方对华援助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野心日益明显,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随即进犯热河。华北危机的日趋严重使得国民政府上层中亲英美派萌生了联合欧美、抵制日本的策略,而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宋子文先生1933年的欧美之行。 1933年4月,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先生出访欧美,表面上看是代表中国政府应邀出席于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实际上则是国民政府寻求西方援助的一个重要尝试。 宋子文先生出访欧美的第一个成果就是与美国财政复兴公司签订了价值高达5000万美金的棉麦借款,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向国外举借数额最大的一笔外债,自然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注意,其中特别是日本的反应最为激烈。由于日本政府的直接干预,日本在华纺织厂拒绝购买美棉,造成进口美棉严重滞销,大量积压,以致于国民政府不得不向美国要求将5000万美元的债额减少到2000万美元,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宋子文先生出访欧美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希望取得国际联盟的财政与技术援助,同时亦望加强与欧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此宋子文先生周游各国,频频游说,并正式提出组织一个“咨询委员会”的建议,这是一个类似于原有的国际银行团的国际合作机构,其真正目的则是“为了排除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援助和贷款日本政府十分关注宋子文先生在国外的活动,特别是获悉宋子文先生企图联络欧美财团组织合作机构之后,日本政府便开始公开进行阻止和干扰。 一方面,日本政府委派野田大辅在国际银行团内向英、美金融界不断游说,干扰委员会的成立;同时日本驻美参赞武富敏彦也正式向美国国务院提出日本反对成立咨询委员会的理由。在日本方面看来,成立这个所谓国际机构是“令人不愉快、不成熟、并且注定会遭到失败的,而没有日本参加,任何这类方案都不会取得成功”。在日本当局的威胁与游说之下,原本对于成立咨询委员会抱有兴趣的英、美政府及其金融界很快便打消了念头,这是因为英、美政府都不愿得罪日本而影响本国利益,更害怕因支持中国而卷入日趋紧张的远东国际关系之中。由于英国和美国的不予合作,宋子文先生“联合欧美、抵制日本”的计划很快便胎死腹中了。 四、操纵华北走私,摧毁中国经济 “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在武装入侵不断升级的同时,日本当局还对中国经济进行破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策划和操纵华北走私,扰乱中国市场,这也是其全面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日韩浪人在华北等地走私早已有之,不过规模及数量都不算大,因而尚未引起世人注意。《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对华北的走私规模不断加剧,其中最主要的是私运白银出口。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政府实行购银政策,致使世界市场的白银价格大幅上升,走私白银出口既能获取暴利,又能干扰和破坏中国的财政,因此日本当局公开鼓励走私银元,并且在长城及沿海各口岸设立许多机构,用纸币高价收购白银,造成大量白银外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