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十日后,汴京西市悄然挂起"鸿远镖局"的匾额。这座不起眼的青砖小院前,连开张的爆竹都未放一挂。 汴京城内林立着十余家老字号镖局,对这新来的小字号连眼皮都懒得抬。 走镖这碗饭,原就是刀尖上舔血的营生——没有十年八年的江湖名望,哪家商号敢把价值千金的货物托付? "瞧着吧,"隔壁茶肆的掌柜磕着瓜子,"不出三月,这鸿远二字就得换成'出租'的牌子。" 街角几个趟子手更是嗤笑:"连个像样的镖师都凑不齐,也敢吃这碗饭?" 殊不知,那些看似寻常的镖旗暗纹里,绣着只有道上人才懂的隐阁标记。 转机在第七日悄然降临。城南"锦绣庄"的掌柜因绸缎屡遭山贼劫掠,走投无路之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敲开了鸿远的大门。 镖头周凌亲自披挂上阵,果然在半道遭遇埋伏。但见周凌一柄九环刀舞得虎虎生风,配合手下镖师结成的战阵,竟将山贼杀得溃不成军。当那批价值千金的云锦完好无损送达时,整个商界都为之一震。 自此,鸿远的名声如同春日的野草般在汴京商贾间疯长。小商户们纷纷上门,虽都是些零碎买卖,却让镖局渐渐有了根基。 更妙的是,隐阁遍布大周的各处据点陆续改头换面,挂上了"鸿远分局"的匾额。这些暗桩摇身一变,成了明面上的补给站、情报点和接力站——镖师们专挑有分局的路线走,既能中途休整、掌握当地动向,长途押运时还能就地换人,效率陡增。 不出半月,鸿远镖局就以"又快又稳"的特色在汴京站稳了脚跟 苏清澜心中也另有盘算——这镖局明里走镖,暗里却是一张天罗地网。 镖旗所至之处,便是情报通达之地。毕竟押送货物与传递消息,不过是一枚铜钱的正反两面。 更妙的是,隐阁网罗了江湖上七成成名高手。这些往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如今都成了她麾下的镖师。 苏清澜每每想起,都会在心里偷笑,当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白捡了一堆高手! 有了这支精锐,往后行事便如虎添翼。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烙着她的印记,是她苏清澜实实在在的嫡系。 铜锅里的红汤翻滚着,苏清澜筷尖夹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羊肉,在沸汤里轻轻一涮。她唇角微扬,眼底闪过一丝狡黠。 "笑得这般瘆人,"萧逸尘搁下酒杯,"莫不是又藏着什么算计?" 第(1/3)页